我有技术和人才,你有规模和需求。4月10日,省科学院与兰考县人民政府签署《联合科技助推杂交构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合作协议》,围绕杂交构树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双方唱响了一出脱贫路上的院县“联姻”大戏。
构树又名楮树、褚桃,在《诗经》中就有记载。构树全身是宝,树皮自古就是有名的造纸原料,叶是很好的猪饲料,根和种子均可入药,树液可治皮肤病,经济价值很高。杂交构树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历经十几年研究验证的优质树种,2015年被国家扶贫办作为“十大精品扶贫工程”项目引入兰考县,短短三年多时间,已经种植3万亩左右。
“杂交构树富含蛋白质、黄酮和维生素,不长虫,不需使用农药,收割率高,每年能收4到6茬,亩产6到8吨,种一次可收割20年,是传统蛋白饲料如玉米、大豆的绝佳替代品。”课题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省科学院高新公司董事长高正龙介绍说,用杂交构树做饲料养牛养猪,没有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用它饲养奶牛,可减少一半抗生素用量,产奶质量却比过去还要好。”
据了解,兰考县作为我省构树发展较早、种植面积最大、产业链齐全的大县,目前从育苗到田间种植各个环节都有较好基础。但由于处于产业初期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制约着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进程。
根据协议,双方将组建运行“河南省科学院杂交构树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省科学院全资单位河南省高新技术实业有限公司与兰考县构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共同负责。“中科院和省科学院的专家将协同作战,用两到三年时间,攻破制约兰考县构树产业链发展的各项技术难题,并且深度开发优质构树食品、茶叶等产品,延长构树产业的价值链。”高正龙说。
“通过签订协议,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机制,必将为杂交构树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省科学院院长童孟进告诉记者,这既是院县合作的深化和升华,也是省科学院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重大科技需求实施联合攻关的又一次创新实践。
(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尹江勇 实习生周玉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