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成熟度:中试技术
转让方式:技术入股
预计投资资金(万元):1000万以上
成果简述:现有工作基础: :
科辐粳 7 号来源于国审粳稻品种武运粳 7 号的诱变,武运粳 7 号自审定以来
累计推广面积超过 1000 万亩,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基础和市场。科辐粳 7 号在
沿淮地区作单季稻种植,全生育期 153 天左右,株高 109cm 左右。前期长势旺,
株型较散,穗型半弯,群体通风透光性好,后期熟相较好,分蘖性中等,一般亩
成穗 23 万左右,结实率 86%,每穗实粒数 151,千粒重 24.8 克左右。 稻瘟病抗
性好,抗白叶枯和条纹叶枯病,米质优。目前已经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权为了评价科辐粳 7 号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开展了田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科
辐粳 7 号生长状况良好,无倒伏现象发生,能够适应人工栽插和管理,产量比对
照增加 5%左右。成熟时使用普通收割机进行收割,发现科辐粳 7 号的秸秆能够
被收割机轻易粉碎,并均匀地洒在田中;秸秆长度大约在 5cm-10cm 范围,达到
了秸秆还田的标准,机械收获油耗比对照减少了 15%左右。2014-2015 年在安徽
省 7 个试验点安排了 150 亩的大田示范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平均亩产达到
601 公斤,并且可以适应农户的粗放种植方式。示范显示出秸秆可以不用焚烧直
接还田,应用前景受到农民、政府和媒体的关注。目前已经与省内以及浙江、江
苏、黑龙江等地的育种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了脆秆水稻种质交流,期望培
育出更多优良的脆秆水稻新品种,为秸秆还田难题的解决做出贡献。另外,由于
粉碎的秸秆体积小,便于收集起来作为牲畜饲料,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助于水
稻低碳生产的产业化体系实现。
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 :
(1)直接经济效益
产量:正常肥水管理条件下,亩产能够达到 600 公斤以上;
收获成本:收割阻力小,省力,据测算,平均每亩收割耗油量减少 1/3 左右;
机械成本:普通收割机可以实现秸秆破碎,不需要加装粉碎设备秸秆腐解快:减少腐熟剂使用,节约人工和材料成本。
(2)间接社会效益
环境保护:秸秆直接原位还田,减少焚烧事件的发生;
秸秆利用:实现完全还田,培肥地力,解决废弃物利用问题;
适用性广:小型家用收割机也能破碎秸秆,种粮大户和个体农户都能适用;
饲用性:秸秆破碎程度高,易收集,是畜牧业很好的饲料资源。
实施方式/ / 模式:
本项目拟首先通过政府或相关企业支持或融资,实现科辐粳 7 号品种的生产
规模化;同时拟与种子企业合作,加大推广、应用示范的步伐,并产生一定经济
效益。进一步,发展科辐粳 7 号的系列衍生品种,适应不同生态地区和气候环境,加大市场占有力度。希望以品种权入股的方式入股品种的生产、应用及推广,采取以企业为中心,科研机构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的模式,共
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