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成熟度:实验室技术
转让方式:技术入股
预计投资资金(万元):1000万以上
成果简述:现有工作基础: :
目前有关景观园艺植物规模化离体再生的相关技术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
科学研究院已申报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效
率,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筛选优良景观园艺植株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
优化影响植株规模化再生的关键影响因素(外植体类型、取材时间、化学处理药
剂的种类和浓度、温度、湿度、光照条件、育苗基质类型等),大幅度提高了植
株的规模化再生效率(再生效率高达 90%)。同时,在所建立的再生技术基础上,
初步建立和完善了乌桕优良株系规模化再生方案,并在合肥和滁州等地实现了乌
桕优良株系幼苗的繁育和田间示范(图 1)。此外,利用该技术对无患子、加拿
大糖槭、丹麦木槿等 10 多种景观园艺植物进行小规模繁育的工作已在中国科学
院合肥物质科学院研究院成功进行,为后期优良景观园艺植物的产业化生产提供
依据。
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 :
(1)经济效益
景观园艺植物规模化再生技术由于具有繁殖速度快,繁育系数大,繁育周期
短,不受季节限制等优势。在景观园艺植物的规模化繁育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仅以年产景观园艺植物幼苗 400 万株的生产能力,每株 3-5 元计算,预计仅中试线即可完成年产值 1200-2000 万元,毛利在 900-1700 万,由此可产生较好的经
济效益。
(2)社会效益
该项目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景观园艺植物优良株
系种苗的繁育,既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满足改善社会生态环境的需求。
二是能够促进我国景观园艺植物繁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该行业向“专、精、
特、新”的方向前进,带动同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
技术改造能力,为本地区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本区域内人们的收入,提高人们的
生活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效果;三是推动行业技术发展,项目的实施可引导更
多的农民高效低成本种植景观园艺植物,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实施方式/ / 模式:
本项目拟首先通过政府或相关企业支持或融资,建立不同目标经济林年产
400 万株的具有特定农艺性状的景观园艺植株中试生产线,同时拟与相关企业合
作,建立示范基地,进行产品的生产、应用示范。第二步,与现有大规模园艺景
观植物生产企业合作通过基地改造或新建设年产 1000 万株规模生产线。希望以
技术入股的方式入股生产线建设及产品生产、应用,采取以企业为中心,科研机
构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的模式,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