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成熟度:产业化技术
转让方式:技术入股
预计投资资金(万元):500-1000万元
成果简述:成果简介
在水稻生产中,草害是影响高产、稳产、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直播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草害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统计,由于稻田杂草的侵害,水稻产量的损失可达 40% 以上。
草铵膦(Phosphinothricin,PPT)是非选择性除草剂,它杀草谱广,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 3-7d,具有活性高、低毒和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成为创制抗性作物品种的重要领域。除草剂 Basta 的活性成分是草铵膦,其作用靶标是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GS 能诱导 L-谷氨酸形成谷氨酰胺。
团队针对水稻抗草铵膦种质资源极度匮乏的局面,建立了高效的水稻响应草铵膦胁迫的鉴定体系,利用重离子等物理诱变技术大规模创制突变群体,筛选出5 份具备草铵膦抗性的水稻突变体材料,初步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表明受 1 对新的隐性核基因控制,为抗草铵膦机制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通过诱变技术创制的抗草铵膦水稻种质资源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中,也可以为其他作物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多种抗草铵膦作物品种的应用,在国内外具有绝对的领先地位。
主要技术指标
抗草铵膦的水稻新材料能够抵御生产上用于除草的药剂浓度,保障水稻的安全生产,相关的突变基因得到精细定位,建立了高效的分子育种体系以及草铵膦效应的鉴定技术体系,从而可以定向实现抗草铵膦基因的育种应用。
应用领域
现代农业技术
市场前景
通过国内外基因专利的保护、专用除草剂的开发以及配套生产技术的研发,在抗草铵膦作物品种培育方面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市场独占性会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实现了清洁环保生产,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合作模式
可采用研究所与企业通过成果转让或技术入股等方式,共同推进该成果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