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成熟度:中试技术
转让方式:技术入股
预计投资资金(万元):1000万以上
成果简述:概况:
与GaN 基蓝光LED 相比,目前紫外LED 、尤其是波长短于300nm 的深紫外LED 的研发更加困难。紫外LED在生化探测、杀菌消毒、无线通讯等领域都有重大应用价值,因此,尽管紫外LED的研究充满挑战性,但是它依然吸引了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研究机构。
技术特点: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突破了紫外LED的专用衬底、外延材料、芯片器件及专用设备的全套核心制备技术,掌握了250-400nm波段的紫外LED制备技术,尤其在波长300nm 以下的深紫外LED方面掌握独特的国际先进技术,率先研制出国内首支毫瓦级深紫外LED 器件,目前深紫外LED单管芯输出功率可达到超过4 mW,达到了可实用化水平。相关核心技术在照明中心的产业化设备平台上进行了充分验证,具备了产业化转移的能力和条件。
目前国际上在深紫外领域的专利布局还并未充分展开,主要是氮化镓蓝光LED的专利技术延伸,现有紫外技术专利以美国、日本居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在紫外 LED 的材料和器件方面已申请了 12 项关键专利,预计近一两年内将会进一步申请 10 多项核心专利,掌握专利布局主动权。
市场分析:
深紫外LED在杀菌消毒、医疗卫生、生物探测、安全通讯、白光照明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潜在市场规模可达数十亿美元。相比于目前传统紫外光源汞灯而言,不存在汞污染的环境问题,更加符合当今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趋势,而且具备小巧轻便、低压低耗、易于调谐等优点。目前在杀菌消毒方面已有相关产品和市场应用,在医疗、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目前正在拓展中。